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如何让公益与商业实现跨界融
近日,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王鹤丽在MBA/EMBA(线上)课堂上,连续三次分享铁骑力士产业扶贫案例。在两个小时的分享中,王鹤丽与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通过访谈的方式,进一步讲述了铁骑力士作为时代企业,扎根农牧主业,通过技术创新、组织赋能实现商业向善的故事。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和商业社会带来巨大冲击,逆全球化阴影扩大。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思考,也加速了社会迈入新商业文明时代的步伐,企业建立与社会的命运共同体形成新的呼唤。
在这样一个“危”与“机”并存的时代,企业如何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如何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如何让公益与商业跨界融合?这是值得许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
总之,公益与商业的跨界,不是用公益“驯化”唯利是图的商业目标,而是商业向善的潮流。企业不再“为公益而公益”,而是尝试在公益和商业之间找到一种均衡,在公益模式和商业模式之间找寻一个共赢点。
雷文勇认为,铁骑力士之所以会选择偏远的大凉山区发展产业,这中间有一个很偶然的因素。
2018年7月的一天,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邀请,这份邀请让他到凉山去看一看,并欢迎他的企业在凉山进行产业投资。
当时的铁骑力士已然是一家拥有猪、鸡、鸭三条黄金产业链,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但当雷文勇把这个想法告诉他的团队时,团队内充满了各种反对的声音。
反对的原因无一例外有三点:
第一,从区域布局上不符合铁骑力士的发展,按之前的战 略是在城市附近布局消费区域。
第二,当地农业基础条件特别薄弱,没有现代农业的基础。
第三,运距的问题。
为了说服自己的团队,雷文勇告诉他的高管们,他一直以来都把铁骑力士定义为社会型企业。什么是社会型企业?就是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到社会责任。
他认为,要让老百姓从大山里能走出来,富起来,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养殖,但如果发展养殖没有人去带动他们,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挺进大凉山,也正是作为社会型企业的铁骑力士应尽的责任。
之后,雷文勇带队企业高管们前往大凉山,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身去感受。一年内,他们三进三出大凉山,几番考察后,他们认为大凉山对于铁骑力士的发展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2019年,铁骑力士在凉山州喜德县万头现代生猪扩繁场建成投产,全年出栏22万头肥猪,项目辐射全县24个乡镇,喜德县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典范。
在大凉山实现产业扶贫,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雷文勇却用“难事易成”这4个字总结大凉山模式。
大凉山的商业价值在哪里?
█ 大环境,政策性支持;
█ 商业可行,过去无人养殖是因为交通闭塞、老百姓没有技术,如果说企业能给他提供技术,并把交通的相对问题解决,那么完全能够规划和打造出一个现代的畜牧产业。
因而雷文勇也认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可以同时兼顾的。
经过多年时间的发展,铁骑力士在大凉山的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在大凉山的喜德县、会东县、会理县、昭觉县、宁南县这5个县已经建立了500个代养点,生猪年出栏量在100万头左右,基本形成了现代化的畜牧产业。同时,仅在喜德县,铁骑力士就带动了3000名老百姓增收致富,在整个大凉山带动了2万名老百姓,帮助他们找到了脱贫增收的好路子。
从商业上来看,铁骑力士实现了大凉山项目当中盈利上的商业价值。现在,大凉山模式也走出四川,在全国进行复制,在黑龙江青冈、贵州铜仁、江西丰城、云南昭通等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大凉山模式为何能成功?
█一是铁骑力士拥有完整的现代化畜牧业体系。
█ 二是建立了养殖的系列配套产业例如饲料厂、屠宰场等,这部分产业能完全打通整个产业链。
雷文勇说,企业创立的初衷就是带动老百姓走向富裕,老百姓能干的事情我们就不干,老百姓干不了的事情我们去干。所以从养殖端开始,就形成了代养的模式,那么代养出来后的产物,又在高端食品产业链中形成了更好的增值。
雷文勇在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博士论文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极度贫困治理研究》为题,以产业网络与社会网络相互的嵌入,构建本地化的能力,来解决极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方向。
他说,他始终在寻找一个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是带动前端农民,另外是带动当地的中小型企业一同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骑力士陆续在全国布局国际优食谷。
优食谷简单来讲,就是在一个工业园区里面,企业本身有饲料、养殖、食品加工产业,同时也会纳入本地有品质的、有品牌的、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铁骑力士参股或控股以后,给它孵化、提升,让它价值增值,相当于这个“谷”就是一个中小企业的加速器。
这样一来,能让农民增收,另外激活中小企业,让它实现1倍、3倍,甚至5倍的增长,把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带动中小型企业的生态性发展。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通过产业链的协同、价值链拉通,完整地实现了它的价值增值,实现高端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
2019年,铁骑力士先后成立了乡村振兴实验室和社会责任中心。
为什么要建?因为铁骑力士要与社会共同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在共享的机制当中,一是要看见农民的微笑;二是持续回馈长期能够支持我们的客户;三是回馈企业员工。
建立乡村振兴实验室,就是让相关的利益的人能够共同成长。一方面,乡村振兴实验室会成为和政府链接的一个桥梁,比如说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代养场;另一方面赋能中小型企业,企业组织了研发、营销、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人才,在这个区域当中来给他们赋能。雷文勇提到,他用了一个词叫“赋能”,这其实是一个互联网公开的思想,聚合、共享、高效、赋能,把已有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给这群中小型企业,建立一个共好的环境。
过去企业做生意,很多项目都是100%的自己来做,但是现在可能在里面承担20%到30%的部分,企业把相关的人、相关的利益链接起来,和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个事情。所以过去是一群人一辈子干一件事,现在是一群企业一辈子干现代农业。
雷文勇说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你的企业应该是去研究产品渠道、品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什么花很多心思去建立乡村振兴实验室,社会责任中心,这是业务以外的事情吗?
如何来想这个问题,雷文勇认为:
█一是组织推动,铁骑力士拥有有效强有力的组织。
█二是模式制造,我们不断的在打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
█三是聚焦突破,让资源集中。
他经常在行业活动中讲这么一句话,“肥大不等于强大,重量不等于力量”,部分大企业只关心自我的发展,没有关心相关利益的发展,把前端的价格压得过于低,其实这对行业长期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他始终认为,一定要让农民这一端赚钱,企业产业链条的上下游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说一家小型的代养场——一对夫妻养2000头生猪,这在某种程度上比企业单一的组织方式更有效,在结合了个体资源的同时又把整体的优势发挥出来。
铁骑力士从1992年创立之初开始,每个办公楼上就有大大的“人”字。“人”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要做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二是要相互支持,也是相互成就,我们成就小农户,让小农户获得快乐,同时小农户也在成就我们。
面对现在国际大形势,铁骑力士如何走出中国 ?
雷文勇说,铁骑力士一直有一个走向世界的梦想,只有走向全球化,铁骑力士才能真正的融入到全球的经济当中。
在铁骑力士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他认为有两点是最重要的:
█一是产品国际化
近日,铁骑力士和全球最大的种鸡企业德国罗曼公司签署了新一轮合作协议,这也意味着铁骑力士会变得更加开放和专业化。
为什么要和德国的罗曼公司合作?
今天的铁骑力士在设备、硬件方面有能力投入,但在管理水平、深度研究方面,还是与世界级企业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迫使企业主动的去拥抱国际化,去与他们合作。
█二是人才以及管理的规则的国际化
雷文勇认为,过去是打开一个“窗子”,建立骑士学院,培养自己人,而在行业、社会上引进的人才并不多;但是今天既要重视内部的培养,同时要打开“大门”,引进国际化或者行业当中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大凉山扶贫项目在国内复制得非常成功,那么大凉山扶贫模式,能不能走出中国?
雷文勇说,他认为商业的模式放在任何地方都是能够走通的,包括非洲一部分落后的地区和国家。
但能否成功落地,取决于政府的配套和支持的力度是否能支撑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如果这一点做到了,那么从商业模式上来讲,只是成功的大或小。国外的政府如果能像中国政府一样给予乡村振兴方面的大力支持,那么能够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进一步说,如果社会上的相关人士都愿意为这个区域的发展来出力,那么离成功又更近了一步。
如今,社会责任的呼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出现,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公司来说,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
雷文勇认为,如果不能用商业性的发展来进行公益,其实是企业发展中最大的“不道德”。
有的人说我对别人很好,我可以不讲商业利益,其实这是不对的。商业利益是我们作为商业企业当中一个最重要的力量,如果你丧失了这一条,一切都是空谈,也是没有意义的。
过去雷文勇有一个雅号叫“乐乐”,乐人乐己,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快乐别人同时也反过来快乐自己。
他认为把个人的能力要变成一个组织的能力,才是一个商业向善的公司,要在追求商业目标成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分享成果,如果说其他人不能得到分享,那这就是一个失败的商业逻辑,所以说首先要让自己强大。
另外,如何有效的进行商业向善?雷文勇认为,需要结合到自身产业来做思考,例如做饲料养殖、做食品的,就从专业出发,去进行商业向上的一些设计,用专业去赋予他人。
雷文勇说,用个人的意识、个人的行为、个人的财富去做一些善事是可行的,但在一个组织中,一定要用自己最核心的能力去为社会、为人类去做贡献,这是商业向善的一个初衷。
而铁骑力士最大的使命,就是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食品安全自信,同时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他们拥有幸福感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