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绵阳市唯一,这家企业为何获评全省脱贫攻坚
4月22日,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会议表彰了900个脱贫攻坚的先进集体和1400名先进个人。梳理这份名单可以发现:在被表彰的900个先进集体中,总共有9家农牧食品类企业,而铁骑力士正是入选的9家之一,同时它也是绵阳市唯一上榜的企业。
为什么是铁骑力士?我们不妨把视野聚焦到企业本身。
新利官方网站(中国)官方责任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集饲料、畜牧、食品、生物工程为一体的现代农牧食品企业集团,同时,还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公司被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行动先进民营企业,2019年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在中国,农牧食品企业与“三农”有着天然的亲近。29年来,铁骑力士深耕农牧业,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脱贫,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和一般企业不同的是,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铁骑力士还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带动强:先后在30多个区县600个村带动10多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开汽车,住楼房,这样的日子对于彝族汉子吉克阿宏来说,之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49岁的吉克阿宏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两河口镇的农民。在这之前,他家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9年开始,他在当地政府和铁骑力士的共同帮助下,建起了一个年出栏2000多头生猪的代养场。一年就赚了30多万元,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
吉克阿宏的故事不是个案。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铁骑力士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生猪、蛋鸡产业带动,先后在6个省、30多个区县、600余个村镇带动数万户贫困户、10多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其中,仅在凉山地区就带动3000余户、2万名贫困群众脱贫,人均年增收3000元—5000元。
最近几年,铁骑力士不断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这些地方大部分是深度贫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如四川凉山、黑龙江青冈县、贵州铜仁、毕节、云南昭通、江西丰城等地区,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在这些地区投入超80亿元,推动当地脱贫攻坚。
模式新:致力于激发农业的内生动力 让养殖业真正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稳定力量
对于吉克阿宏而言,能够顺利脱贫,原因在于铁骑力士创新了一种扶贫模式。
众所周知,由于养殖规模小,同时缺乏资金、技术、品牌、管理,长期以来,中国的生猪市场受“猪周期”影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养殖业真正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稳定力量,近年来,铁骑力士一直在探索。
早在10年前,铁骑力士就推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1211生猪代养模式、“1+8”精准扶贫能人带动模式、“1+4”肉鸡产业扶贫模式、“T+优质生猪产业联盟发展模式”。最近两年,又相继探索出“喜德模式”“铜仁模式”“威信模式”等。
其中,让吉克阿宏受益的“喜德模式”,当地人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打井浇田”:政府“打井”,龙头企业租赁管“井”,繁育出的“猪”就像活水,输送到周边70多个代养场的“田”,村集体、养猪大户和贫困户共同“耕田”,达到利益共享。这种模式,有效地整合了政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农村集体和农户的各种资源,有效地降低了养殖风险、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延伸了产业链条、保证了农民收益。目前,该模式已经在铁骑力士的全国扶贫项目上推广。
尽管名称各异,但内核是同一个,那就是利用现代大企业的品牌、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整合政府、龙头企业、银行、保险、养猪大户、贫困户等多个主体,放大和延伸财政资金效益,团结和带动广大贫困农民,摆脱“猪周期”的颠簸,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在政府引导下,企业将自身的技术、管理、资金及市场等资源优势与农村和环境资源有机结合,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转型升级、体现了长效精准造血式扶贫,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社会增效、政府增益、企业发展。
格局大:不惧一时盈亏,不为一己私利,以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己任
2020年5月18日,凉山州喜德县阳光温泉酒店会议中心,伴随着一块红绸轻轻被揭开,四川省工商联联合铁骑力士集团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试验室的金色牌匾展露出来,现场一片掌声。
一个企业的格局,体现在站位的高度。作为一家民营的农业和食品企业,铁骑力士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企业发展的使命,“不做旁观者,甘当领路人”。在集团董事长雷文勇看来,以企业的力量,建立乡村振兴实验室目的就是主动承担社会企业的责任。不为一己私利,为国家民族“大义”,以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为己任,最近几年,铁骑力士动作频频:先后创办“新彝人讲习所”、建设“乡村振兴实验室”、组建“大凉山产业扶贫研究中心”、对内扶智,对外聚力,构建产业扶贫公益圈,搭建国内外产业扶贫专家网络平台,促进社会网络与产业网络双向融合,构建扶贫大格局,进一步提升扶贫效果。
一个企业的格局,体现为胸怀的宽度。诞生于四川,成长于四川,始终胸怀全局。最近几年,集团在董事长雷文勇的大力倡导下,积极推行布局“优食谷”。所谓的“谷”,就是坚持开放发展,以产业生态圈的思路,构建相互支撑的产业功能区,形成一个上中下游共存,大中小微共在的农业新生态。建成“谷”的核心,在于坚持“共赢”“共享”“共生”原则,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现资源要素的积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做大农业产业生态。继续深入,实现“共”的核心在于“分”,即各取所长,分工合作,而不是大而全。说到底,“分”的背后是“弃”,尤其是大企业,更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舍有得,铁骑力士“舍弃”的是一家独大的可能,得到整个产业的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