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最强引擎,企业在产业扶贫上责无旁贷。”12日下午,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铁骑力士董事长雷文勇的发言铿锵有力。与此同时,他提交的三份提案几乎都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关,要让农民变成新时代的新农人。
企业技术人员带动养殖能人
一个企业家怎样让农民脱贫致富,雷文勇谈出了自己的答案。“农民出于农业的最基层,首先就要认识农民、懂得农民。”雷文勇告诉记者,他正在做一个博士论文调研,系统解决扶贫问题,真正让传统农民改变为新农人。
雷文勇说,铁骑力士是一个现代化、规模化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在国内这样的企业也很多。但按照现代化的技术,创造或引进大规模的现代化器械和技术,一方面是农业企业产能的大规模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养殖户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可能就“消灭”了农民个体的种养殖户。
“这不符合中国目前实际情况。”雷文勇认为,早在2002年,公司就摸索出了一个把部分的产能让利于农民的想法,将现代化的
种养殖技术传授给农民,将大量的散户组合到现代农村发展体系组织中,提高生产水平,构建高效养殖模式,给传统养殖指出了一条新路。“让本该机器做的事,让农民自己来做。”
“虽然这种模式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但产品质量达不到现代化企业的要求。”雷文勇说,公司找到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连接机制出了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企业先找一部分种养大户学习和改进传统养殖方式,按照企业的种养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农业生产,最后来带动农户达到企业的产品标准。
雷文勇提到,两年后,铁骑力士的技术人员向养殖能人传授养殖技术,由能人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养殖的模式,逐渐得以推行。
既要脱贫致富还要看见农民的微笑
今年两会,雷文勇带着几份提案走进会场,其中一份就是关于破解产业扶贫中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建议。他认为,在推进扶贫攻坚中,出来了葡萄沟、莲花村、柑橘乡、猕猴桃等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导致这类产品产能过剩、内耗性竞争较为严重、产品销售市场未能完全打开,给农户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雷文勇介绍,近年来,公司依靠内生动力和创新驱动,围绕产业、产品构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价值。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的价值链当中,对农民在科技上的引领,同时也带动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既要农民脱贫,还要乡村振兴,要看见农民的微笑。”雷文勇说。
雷文勇介绍,2014年,铁骑力士再次总结经验,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
1211生猪代养模式,即:1栋猪舍+2夫妻+年出栏1000头肥猪=纯收入10万元以上。
这种模式为农户提供“七个统一”技术服务,帮助饲养户做好生产管理,公司集中回收肥猪,通过整合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销售实力以及农村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最终实现养猪产业的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户成为家庭农场主。“好品种,加上好技术,生猪代养模式将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致富,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2017年,在此背景下的三台协和乡红灯桥村铁骑力士精准扶贫养殖场建成投产,年出栏2000头肥猪,利润分红由合作社带头人占7成,贫困户可获得2成分红,村集体占1成分红。
让有知识的农民留在土地上
这几天,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下,作为一家科技型农业企业,雷文勇还在思考着要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乡村振兴还得靠新时代的农民,要让有知识的农民留在土地上。”他介绍,在三台扶贫的过程中,部分年轻的养殖户尝到了甜头,但现代化农业不仅仅是停留在农业生产上面。“正如市发改委对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上说,要加强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
雷文勇会后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
认识,那就是他正在构想的在脱贫攻坚中同时开办新农人讲习所,也可以叫做职业化农民培训中心。一方面,企业可以对养殖农户进行饲养业方面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逐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按照雷文勇的规划,公益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一个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更是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方式。雷文勇介绍,目前准备在三台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建立一个1+3+1+1的园区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新农人讲习所为中心,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和产业支持。
绵阳日报社全媒体 王望